|
可控硅勵磁裝置的工作原理可控硅勵磁裝置可分為勵磁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兩部分。勵磁主回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整流變(ZB)將發電機出口端電壓10KV降至---V作為發電機的勵磁電流。三只可控硅(1Kz、2Kz、3Kz)與三只二極管(1Z、2Z、3Z)組成三相橋式整流,將ZB次級的交流電變成直流電,經電刷引入發電機轉子繞組,提供勵磁電流。通過控制回路改變可控硅(1Kz、2Kz、3Kz)的導通角,就可以改變整流橋的輸出電壓(即發電機的勵磁電壓),從而改變發電機的感應電勢(即發電機的空載電壓)和接入系統運行時的出口電壓。 石家莊可控硅勵磁柜效果圖如圖所示 控制回路分為調差、整流濾波、檢測放大、移相觸發、自動調節(手動調節)以及空勵限制和過勵限制幾個部分: 調差單元:電壓信號取自發電機出口端電壓互感器YH。電流信號取自發電機出口端電流互感器1LH,經調差電阻1—10Ra,接入三相橋式整流電路,使整流橋的輸出電壓不但與發電機端電壓成正比,而且與發電機輸出的無功功率成正比。起到無功補償器的作用。改變調差電阻的位置,就可以改變發電機的調差特性(即發電機端電壓變化時,發電機無功的變化特性)調差率在10%范圍內多可調。 整流單元:由7Db—12Db組成,7R與1C組成L型濾波,除掉雜波干擾。輸入信號加到檢測橋上與1W整定值相比較,得出差值信號,差值信號再經過放大監測限幅,輸出至移相觸發單元。 移相觸發單元的作用就是根據差值信號的大小來調整可控硅觸發脈沖的相差,當發電機電壓升高或無功輸出減少時,可控硅的觸發后移使主勵磁主回路的電壓下降。反之當發電機電壓降低時或無功輸出增加時,可控硅觸發脈沖前移使主勵磁主回路的電壓上升。當發電機電壓下降到額定值的80%以下時,勵磁裝置能提供1.6倍勵磁電流(倍稱強行勵磁)。 發電機端電壓隨無功電流增加而增加稱負調差。 發電機端電壓隨無功電流增加而減少稱正調差。正調差不符合運行要求,所以正常我們采用負調差。調差率反映了調差的敏感程度。當調差率為0時表明不起作用,調差電阻最大,則調差率最大。 以上為自動方式,電壓調節范圍為70—115%額定電壓。 除了自動方式以外,當調差檢測放大發生故障時,可以使用手動方式。即電網信號經整流、整定、直接輸入移相觸發單元,此時先作手動設定目標值,但不會再自動調節,必須隨電壓和無功變化而不斷調整,才能保證勵磁穩定。 手動運行時調節器靈敏度很低,但電壓調節范圍很大40%—130%額定電壓。 正常時應以自動方式運行,手動給定。電位器一般整定至空載勵磁電流的1.1倍處,以備切換。手動—自動相互切換按Uk的方式進行,以保持平衡防止波動。表計1V就是提供運行中監測和互切校正Uk用的。 起勵電源:ZB提供發電機定子殘壓,另外接一路廠用電經QLB隔離降壓,再經6Z半波整流提供勵磁電流,確保可靠。 石家莊可控硅勵磁柜效果圖如圖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