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氣質”越來越好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今年工業制造業的工作重點。上半年,工業增長處于合理區間,產業升級效果明顯,“三化”建設步伐加快,但去產能、調結構任務依然艱巨。下一步,要繼續開拓產業發展新思路,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努力促進產業整體向中高端邁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網站發文指出,上半年工業制造業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業總體保持平穩態勢,結構調整持續推進。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制造業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進展順利,效果明顯。
供給質量持續提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員許召元認為,從今年來看,制造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制造業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煤炭業的進展比較順利,這是實行了276個工作日限量生產,從而達到去壓減產量的效果;鋼鐵行業難度較大,要實現目標,短期內要確定一個工作的抓手。 “鋼鐵行業最終目標是去產能,但要實現最終目標需要先完成中間目標,就是促進鋼鐵行業的分化,讓好的企業效益更好,差的虧損退出!痹S召元表示,要形成一個好的環境,促進鋼鐵產業正確分化,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具體來講,一方面要依靠嚴格的質量和環保標準;另一方面要采取環保、排污等費用的征收手段,對好的企業少征收,差的企業加倍征收,通過市場化的措施促進分化,讓市場調節發揮作用。這樣才能夠實現較好的、高效的去產能目標。 提高供給側質量和效率是今年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提出在消費品工業領域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戰略部署。加強對影響提升共性關鍵問題的研究,同時,發起設立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也被列入重點工作,要求推動基金以市場化模式投資運作,聚焦國民經濟發展重大需求,積極吸引社會投資參與,加大對高端制造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許召元表示,我國的產業政策有了比較大的調整。以前專門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財政、土地和項目的支持,對企業的干預比較大。近年來則是通過基金的方式,政府不直接選定項目。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都設立了產業投資基金,使產業收益明顯改善,也避免了很多矛盾,杜絕了不公開、不透明的問題。 裝備制造投資增長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工業增長處于合理區間,今年前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其中二季度增長6.1%,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工業主要相關指標均有所改善,上半年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0.5%,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PPI下降3.9%,降幅收窄0.9個百分點;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9%,呈現持續提高態勢。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向記者表示,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裝備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占整個制造業投資的比重已上升到32.6%。其中,新興的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機器人等領域,因為市場關注度較高,所以投資量增長較大。 “裝備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一些高耗能行業投資比重繼續呈下降趨勢,符合中央關于部分行業去產能的要求。同時,由于裝備制造業是為其他行業提供生產設備,裝備制造業高技術高附加值行業投資加快,也體現了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換代的需求。”許召元表示,制造業投資下降較快,上半年同比增長3.3%,這其中有一個速度和結構平衡的問題,但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應該是屬于正常現象。從全球來看,經濟下行時,制造業投資都是負增長,這對結構調整優化是一個好現象。 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馮飛也表示,從上半年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的數據來看,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效應繼續顯現,工業經濟運行緩中趨穩,多數地區、行業和企業運行狀況得到改善,積極因素逐步集聚,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較好基礎。 “三化”建設步伐加快 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是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許召元表示,智能化是著重提高制造的先進能力,綠色化是注重生 |